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

www.stuse.com

浙江金融投资论坛
中国金融投资理财网.com

2021/01.12 星期二 13:23

07国际金融市场回顾暨08年形势展望

发布时间:01-14 20:18 | 官网

次按债券危机突然爆发  美国经济走势左右全球
                        ----2007国际金融市场回顾暨2008年形势展望
对于全球金融市场来说,2007年是不寻常的一年。超低的市场波动率和过于泛滥的流动性助长了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情绪,在一片繁荣的市场上,投资者似乎忘记了风险,对高收益的追求和对套利交易的沉迷,从对冲基金到主权基金纷纷开始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标的,并不惜使用杠杆工具投资于资产抵押债券(ABS)和按揭抵押债券(MBS)。
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市场终于意识到幸福时光已经结束,市场风险不能被忽视,市场立即走向另一个极端,开始高度规避风险,充裕的资金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头寸的大规模调整更是增加了市场的波动。
这使全球经济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和考验,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危机给金融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已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实体经济当中,并开始向其它国家和地区扩散。其中金融机构受到的冲击最大,随着信贷紧缩的加剧和损失的不断披露,美国信用市场正在遭遇了一场深刻的信任危机。
怎样解决这一难题成为各国央行,特别是美联储当前的首要任务。随着经济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美联储于下半年开始通过减息来缓解压力,英国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的跟进减息使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利率预期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重重危机当中,市场开始衡量美国经济在2008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其它国家能否幸免将成为市场考虑的因素,尤其是欧洲经济的分化(欧元区和英国)以及全球经济走势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将成为市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同时2007年的深刻教训将会再度提醒投资者风险的存在,这将使投资者在2008年“小心翼翼”,汇率大幅单边上扬的情况将难以出现。
一、美国:经济是否将陷入衰退?
次贷危机、信贷紧缩以及经济的不断下滑使美国经济在2007年中遭遇严重挑战,市场预期经济将在2007年四季度大幅放缓,并出现一些衰退的征兆。美联储从维持经济增长和缓解金融市场压力的角度出发,从2007年9月份开始减息。而事实上,我们认为,美国经济的悲观因素被市场夸大。
1、房屋市场成为影响经济走势的关键
美联储在本世纪初大规模降低利率,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催生了房屋市场的泡沫。由于房价的不断上涨和金融机构对利润的追逐,放贷机构开始放松对房屋贷款的审批和发放,向大量不合格的贷款申请者发放了可调利息抵押贷款(ARM),即允许借款人在头几年中归还少量贷款。同时,这些资产被投资银行证券化,并由评级机构进行评级之后出售给包括对冲基金、共同基金和商业银行在内的全球投资者。在投行、放贷机构和评级机构的共同推动下,这些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高估,但是在房屋价格的持续上涨中,风险被掩盖。
美联储意识到经济过热和房屋市场的泡沫之后,从2004年年中开始,将利率在两年内提高到5.25%。美国房屋价格和销量随即从2006年开始大幅下跌,而房屋库存却在不断上升,这又直接导致当前的房屋开工量和营建许可申请数的下降到近十几年来的最低,并影响整个建筑业的景气,其中全美房屋建筑者协会(NAHB)信心指数已经下滑到历史最低,种种现象都表明房屋价格仍没见底,市场低迷仍然将延续到2008年。
使情况进一步恶化的是浮动贷款利率水平也将在2007、2008两年被重置,还款额的大幅提高将直接导致违约率的上升,并使越来越多的房屋贷款申请者面临失去房屋的威胁。随着大量次级抵押贷款发放机构的破产和包括花旗、美林和UBS等华尔街知名投行开始大规模冲销因投资此类债券而导致的损失,市场终于意识到了危机,并陷入到恐慌当中,特别是信任危机导致了市场短期利率的大幅攀升。由于怀疑彼此的资本状况,金融机构之间都不愿意互相拆借资金。资金的紧张不仅给金融机构带来压力,也使急需资金的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同时,由于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购买者遍布世界各地,此轮危机也开始向全球蔓延。
状况的恶化最终引起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关注,其态度从2007年上半年的不以为然转变为下半年开始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布什政府在2007年底出台了关于修正次级抵押贷款协议的决定,即将贷款人的还款利率水平暂时冻结在起始阶段的低位,旨在为无力负担月供的借款人提供帮助,避免更多的人失去住房。同时美联储也几次调低利率来缓解购房者面临的压力,并不断出手帮助恢复市场信心,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但是股市仍然在剧烈波动中大幅下跌,美国标准普尔指数在2007年11月底已经从10月份的最高点下跌了接近10%。
为此,美联储联合其它四家主要中央银行共同向市场注资。但是几项措施对于缓解金融市场的压力来说收效甚微,尽管短期利率水平有所回落,但是在信心和信用体系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弥漫在市场中的不确定性仍然会随时推高短期利率。抵押担保债券价格不断流失,此类债券的交易市场几乎不复存在,各大金融机构也将陆续披露损失,这又给市场带来更大的压力。
此外,虽然不断有亚洲和中东买家对美国金融机构产生买入兴趣,并不断注资参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信心,但是市场上的悲观情绪仍然难以转变,而只有在房屋市场止跌回稳之后才能最终缓解金融市场的压力。
2、消费信心遭受重挫
对于主要投资于基金的美国消费者来说,股市的下跌将使其资产受损,同时房屋价格的下跌,也使居民的个人财富进一步缩水,并影响消费支出。从2007年7月份以来,消费者信心就开始连续下滑,并在当前跌落到三年的最低。同时,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也蚕食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石油价格在2007年11月份中屡次冲击100美元/桶的高点,当前仍保持在90美元之上。在能源方面支出的增加将削减消费者可支配的随意性支出,并影响圣诞和新年的节日消费以及后续的消费支出。如果个人消费支出开始萎靡,将会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大的冲击。
就业是当前美国经济最大的亮点,其中非农就业新增人数和失业率均有良好表现,并且能够支撑消费支出。但是数据分项却显示情况并不像整体数据显示的那么乐观,非农就业新增人数的上升主要因为新增的低收入行业(医疗护理、餐饮和酒店服务等)就业人数的增加抵消了高收入行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等)就业人数的减少,这就出现了虽然整体数据上升,但是收入仍然有可能下降的情况。同时,也显示出金融市场危机给就业带来的负面冲击。相对于就业人数的整体上升,收入的减少可能最终将影响到消费支出。
此外,服务业仍然占美国经济比重的60%以上。衡量服务业状况的全美供应管理人协会(ISM)的服务业指数仍然保持在50的荣衰分界线之上。最新零售销售数据也表现出良好趋势,显示整体经济有望好转而避免陷入衰退。
3、联储与市场的分歧
对于经济的看法,美联储与市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简单的说,联储对于经济前景可能过于乐观,而市场的看法则过于悲观。当前联储一直试图引导市场预期,以避免使自身陷入被动,市场则继续以自己对经济前景的判断来回应联储的决定。
美联储的公信力在本轮次贷危机中遭到质疑。在次贷危机刚刚显露之时,美联储并没有予以太多重视,并认为影响将仅仅局限于房屋市场中。但是金融市场在2007年8、9月份的大规模恐慌和向整体经济的扩散,联储才真正予以关注,并从9月份开始下调基准利率100个基点,下调贴现率150个基点,并联合其它主要央行共同向市场注入资金来解决流动性丧失所带来的危机。
但是能源价格上涨使本已趋缓的通胀压力再次上升,极大的限制了美联储减息的空间。2007年11月进口价格指数和生产物价指数出现近十几年来的最大增幅,并带动整体和核心消费价格指数的大幅上扬,油价的居高不下也将带动其它领域,例如食品服装等部分通胀压力的上升,而美联储更加关注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年率再次突破联储认为的舒适区间上限的2%。这些因素使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更加慎重,即需要衡量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放缓之间的风险平衡。实际上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联储没有大幅调低利率水平,而仅以提供流动性等方式来缓解金融市场危机,除了对经济仍有信心之外,对通胀压力的担忧也是另一个考虑因素。
市场对于经济的看法则相当悲观。尽管美国经济增速在经历了一季度的放缓之后,二、三季度均超出了市场预期,但是对于四季度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仍然主导着整个金融市场。因此市场期望美联储能以更大幅度的减息来提振经济,而在期望落空之后,股市随即以大幅下跌来表明投资者的不满。
虽然次贷危机短期内难以转变,但是市场压力可能在2008年开始缓和。随着各大金融机构在一季度的年报中披露损失,利空消息也将可能在一季度出尽,并在联储的引导下,市场预期最终将与联储趋于一致。
因此,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存在,并且不会陷入衰退。出于金融市场和房屋市场的实际情况,美联储仍可能在2008年上半年继续减息50个基点,随后将根据通胀和经济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后续的货币政策。
4、美元汇率的反弹将延续到2008年
美元汇率在2007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经济基础的恶化和市场对美联储持续减息的预期推动美元汇率下跌,年内最大跌幅一度达到11%。就在市场仍在讨论美元还将下跌多少的时候,美元的反弹突然来临,仅仅是一轮反弹抑或是下跌趋势的反转成为当前市场新的关注。
美国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一季度仅为0.6%,一时间对美国经济将大幅放缓,并将陷入衰退的悲观预期开始蔓延,二、三季度经济增速的大幅上升也没能扭转市场的悲观预期。对美联储的减息预期从年初就开始出现,美元利率优势的丧失成为带动美元下跌的主要因素。
随着美联储于9月份开始减息之后,美元的跌幅出现加速并在11月份达到了顶峰。但是在美国经济放缓和金融市场危机当中,全球经济难免不受影响。英国和加拿大央行随后跟进减息,显示G7国家的央行在利率政策上也开始发生转变,减息可能在2008年成为市场的主流。
美联储在12月的例会上仅仅减息25个基点,表明美国当前的通胀压力仍然是美联储考虑的主要因素,减息的速度和幅度都不会太快,这使当前美元利率优势丧失的预期有所下降。市场也将更多关注减息对经济的提振。在12月份中,费城联储和纽约州制造业调查均大幅下滑,耐用品订单更是连续两个月下降,而ISM的制造业指数则滑落到荣衰分界的50之下,表明制造业受到美元走软的支撑很不明显,这在当前通胀压力高涨的前提下,或许将使美国重新考虑弱美元政策的意义。
此外,随着亚洲和中东产油国外汇储备的大幅飙升,寻求更好的投资回报,或是进行一系列战略合作成为他们的投资策略,美国金融机构似乎是最好的选择。在中国、沙特和新加坡的主权基金分别投资于摩根、花旗和美林之后,美元汇率也将受益。
因此,美元在这些因素带动下的反弹将可能延续到2008年一季度,美元指数可能测试80左右。
二、欧洲:经济放缓不可避免
欧洲经济在2007年中表现不错,尤其是欧元区经济并没有太多地受到美国经济放缓的影响。但是在2008年中,世界经济最大的变数却可能来自欧元区。在次贷危机的蔓延和货币升值的冲击下,欧洲经济已经出现明显放缓的信号。欧洲央行出于对通胀预期的考虑,在利率政策上一直保持强硬,而经济放缓可能在2008年中对通胀有所压制,并使利率预期出现根本性的反转。事实上,欧洲另一大经济体英国已经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旦市场预期从加息转为减息,货币汇率的下跌将不可避免。
1、 连续加息和货币升值打压经济增长
欧洲经济在2007年上半年仍然保持良好增长,无论企业的景气指数还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都保持在历史最好水平附近。但是在货币升值、次贷危机的蔓延和央行连续加息的影响下,从下半年以来欧洲经济逐渐出现疲态,增长势头将难以维持。
欧元区经济已经开始趋于悲观。欧元区信心指数,包括消费信心、工业信心和经济信心均从年中开始出现下滑,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开始弥漫在消费者和企业家心中。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的经济走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欧洲的整体情况。ZEW经济情绪调查已经下跌到11年来的最低,与之相应的,IFO商业信心景气指数也下跌到两年最低。此外,无论欧元区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制造业、服务业还是整体部分都下滑到两年低点。除了受到金融市场危机和能源价格上升的影响之外,欧元上涨所带来的威胁更另经济学家和商业人士担忧,信心下滑的趋势也将持续到2008年。
与欧元区相比,英国的状况更不乐观。除了面临与欧元区相似的问题之外,英国经济更大地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英国央行在危机中的迟滞反应令市场极为不满,并最终导致了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发生挤提风波。此外,随着英国央行将利率提高到5.75%的六年高点后,英国房屋市场也受到了冲击,因为房屋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几大房屋价格指数在下半年的大幅下滑除了损害消费信心之外,也势必冲击到经济增长。
此外,货币升值对欧元区和英国出口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欧元区在内部贸易的大幅增加和新兴国家需求的支撑下,贸易盈余持续上升,并没有过多地受到欧元升值的影响。而英国的贸易赤字却随着英镑的升值而达到历史最高,出口极大受损。
因此,在美国经济放缓和减息预期仍然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欧元区经济在2008年后将明显放缓,并可能导致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转变。英国则更早的出现了经济放缓的信号,央行也已经开始通过减息来加以调节。
2、 不同的央行 不同的政策
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独立透明和强硬姿态给市场留下深刻印象。在欧元区内政治家和企业家的指责和不满中,欧洲央行仍然顶住压力,并坚定地保持货币政策上执行上的独立性,在对抗通胀方面毫不妥协。即使在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开始减息后,欧洲央行仍然保持强硬姿态。在次贷危机爆发后,欧洲央行最先采取措施来应对危机,这些都为成立不到十年的欧洲央行以及行长特里谢赢得声誉。
进入2008年后,欧洲央行的利率政策可能将开始转变。虽然在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欧元区的通胀压力有增无减,并在2007年11月份上升到了3.1%的多年高点,使欧洲央行有理由保持货币政策的强硬。但是当前短期利率仍然居高不下,一味的加息可能会使之前注资稳定金融市场的努力付之东流。此外,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欧元升值都将对通胀产生抑制作用,所以通胀压力在2008年下半年有可能开始回落。同时,利率的提高对通胀的抑制作用也有一定的滞后期,之前加息的影响也将逐渐开始显现。这些因素都将使欧洲央行加息的必要性开始下降,并可能在经济下滑的风险超出通胀风险之后,开始考虑减息的可行性。
与欧洲央行的强硬不同,英国央行的政策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松动。通胀压力在3月份上升到15年高点的3.1%之后,一度大幅回落到2%之下。在次贷危机的蔓延和房屋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开始趋缓,因此英国央行立即通过减息来缓和市场危机,这也符合英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特有的灵活性。在减息25个基点之后,会议纪要显示委员一致通过减息的决定,并认为中期经济增长和通胀下降的压力开始超过短期通胀的上升压力,这使英国央行继续减息的几率大增,并开始进入减息周期。
3、 单边升值难以再现
乐观的经济前景和利率政策上的强硬使欧洲货币在2007年中出现单边上涨,欧元汇率屡创新高,并接近1.50的心理水平,英镑汇率也触及2.11的近二十几年来的最高水平。但是在2008年中,欧洲货币单边升值的情况将难以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区间波动。
随着美联储的减息,各主要央行的减息或早或晚也将开始,美国经济放缓使其它各国经济难以避免地受到影响,市场对利率和经济增长预期的调整将带来货币汇率的调整。当前英镑汇率已经跌破2,并已经从最高水平下跌超过1300点。一旦欧洲央行对经济放缓的担忧超出通胀上升,也将在利率政策上出现松动,承担了太多加息预期的欧元汇率也难免下跌。
经过了2007年的洗礼,市场终于开始意识到风险。深刻的教训将使市场走向另一个极端,并变得极度谨慎,市场波动也将从2007年的低点开始上升,在利差缩窄的情况下,套利交易的存在环境也将被破坏,使欧洲货币难以出现类似在2007年中的大幅升值。
因此,从汇率上看,英镑的下跌已不可避免,而欧元虽在上半年能保持相对强势,但是一季度中仍可能跌至1.40附近,并可能在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1.3到1.4的区间波动走势。
三、日本:经济增长由谁带动:发达国家 or 新兴经济体?
日本经济的复苏趋势将在2008年中受到威胁,除了国内消费低迷之外,次贷危机影响下的发达国家经济放缓将导致需求放缓,而新兴国家的需求能否继续保持旺盛并弥补发达国家需求的下降,将成为决定日本出口以及经济增长的关键。
同时,基于当前的经济状况,日本央行的加息预期大幅下降,在2008年年中之前都可能维持利率不变。日元汇率则继续受到套利交易的主导,但是大幅单边推高日元交叉盘汇率的情况将难以再现。
1、 经济复苏前景难辨
日本经济在2007年上半年保持较好的复苏趋势,但是在下半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在二季度出现负增长。经济中的矛盾依然存在:个人消费支出依旧疲软,经济增长仍靠外需带动。
消费者信心长期处于50的荣衰分界之下,当前更是下降到40的新低,除了对经济前景愈发悲观之外,工资收入没能随着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旺盛而上升,就业形势也开始出现松动,失业率也从低点开始上升。同时,随着能源价格的大幅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受到更大限制,并使零售销售和家庭支出等数据出现误导,即数据因为能源支出的增加而连续上升,但是扣除能源支出之外,其他部分支出仍然疲弱。
此外,日本的房屋市场也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下滑,因为制度的更改使建筑商更加难以获得建筑许可。新通过的《建筑标准法》修正案规定,申请上新项目的建筑公司要等待三个月以上才能获得开工许可,这造成了房屋开工量的连续大幅下滑,从9月份开始的三个月内,房屋开工量的跌幅分别在44%、35%和27%,并极大地拖累了经济增长。虽然政府在11月份放松了相关制度的要求,但是短期内房屋市场的压力仍然难以缓解。
因此,在个人部分的疲弱的情况下,经济将越来越倚赖出口产业,工业和电子产品的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虽然美国经济放缓削弱了对日本产品的需求,但是对中国等新兴国家以及对欧洲的出口带动顺差大幅上升。而除此之外的经济其它部分仍然难有亮点,机械订单的连续下滑表明海外需求可能将逐渐放缓,经济领先指标甚至一度跌至零,更是显示经济将可能放缓,甚至衰退。
2、 加息预期远离日本央行
2007年2月份日本央行加息25个基点,在将利率提高到0.5%之后一直维持不变,其利率水平在G7中最低。2007年上半年对日本央行的加息预期曾一度大幅上升,当时的经济情况和通胀前景也表明是加息的最好时机。但是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全球经济的实际状况,下半年以来对日本央行的加息预期开始消退,并在接近年底的时候,加息预期几乎完全消失。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在利率政策和前景上也形成共识。在2007年日本央行的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委员一致通过维持利率不变。这是自从2007年6月份以来的首次一致,之前的几次会议上,委员水野温氏屡次投票要求加息25个基点。
尽管央行行长福井俊彦多次表示将逐步提升利率,并认为当前极低的利率水平非常不合理,但是央行的最终决定增加了市场对日本央行近期将维持利率不变的预期,美国经济放缓和国内企业信心的疲弱仍然是央行的主要忧虑。日本央行月度报告也显示国内经济放缓和房屋投资下降等都削弱了加息的必要性。同时,随着日本央行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将2007财年的预期从2.1%下调到1.7%,并预期2008财年经济增长为2.0%之后,日本央行甚至在2008年上半年都不会做出加息的决定。
另一方面,物价的长期低迷也给加息带来压力,通胀压力仍然难以在消费者一端出现。尽管原料价格上涨带动了生产价格指数的上扬,但是消费价格指数在2007年的多数时间内仍然下跌。虽然年底因为能源价格的带动,11月份消费价格指数的整体和核心部分均出现上升,但是仍然难以改变对日本利率前景的看法,维持低利率将使日本央行的最终选择。
3、 汇率主导因素将有转变
套利交易几乎完全主导了日元汇率在2007年全年的走势,日元汇率也基本上脱离了经济基本面的影响。作为套利交易存在的基本条件,显著的利率差异和极低的市场波动性在2007年得以充分体现。除了对美元之外,日元对其它货币均出现大幅贬值,尤其是对高息货币均创出历史或是近几十年的低点。但是随着央行开始减息,市场追逐利率差异的热情将随着利差的缩窄而开始消退,套利交易大幅推低日元汇率的情况难以延续,并且在2008年中,套利交易的平仓可能使日元汇率相对强于高息货币。
此外,2007年的金融市场给投资者带来的记忆和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在反思为了追逐高收益而进行的一系列高风险投资后,投资者最终将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任何不利消息都可能带来市场的剧烈波动,并使波动性大幅上升,尤其是在一季度的年报公布期,市场料将不会缺乏此类题材。所以,套利交易存在环境的消失将推动日元交叉汇率的反弹。
四、商品货币:开始分化黄金石油仍会冲高
商品货币在2007年中的表现极为出色,随着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扬,加元、澳元和新西兰元汇率纷纷创出新高。但是进入四季度后,随着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全球风险厌恶情绪的上升,商品货币纷纷从高点开始回调,特别是在加拿大央行跟随美联储开始减息之后,经济情况和利率预期进一步分化,加元的跌幅远超过其它商品货币,而这种分化将持续到2008年。
1、 经济预期出现分化
作为商品的主要输出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经济很大程度上受到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在2007年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中,两国受益匪浅,尤其是中国等新兴国家的迅猛发展增加了对原材料的需求,并进一步推高了商品价格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两国就业市场的表现极为突出,失业率都处于近几十年的低点附近,失业人数持续下降,劳动力市场的紧张推高了工资收入的增长,并增加了消费者的支出。与美国的房屋市场表现不同,澳加两国的房屋市场仍然保持繁荣。房屋开工量和营建许可都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但是货币的升值仍然给经济带来了压力,尤其是出口,除了能源商品之外的其它部分非常不乐观,加拿大贸易盈余已经开始缩减,澳大利亚的零售销售也在走软,两国商业信心都从下半年开始出现明显回落。随着美国经济的放缓可能带动全球经济的走弱,将从商品需求上给两国经济带来压力,两国经济同样在四季度面临着增速放缓的压力。
2、 利率预期出现分化
在2007年前三个季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央行都保持对通胀的警惕姿态,并将利率水平提高到4.5%和6.75%。
但是从四季度以来,情况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通胀压力在两国出现了分化。首先加拿大央行对经济增长前景开始变得不很乐观,并认为通胀压力将开始回落,数据也显示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从10月份开始连续低于2%,这使加拿大央行在美联储于9月减息之后,在11月份减息25个基点。而由于加拿大与美国经济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性,在美国经济放缓之后,加拿大央行仍然有进一步减息的空间。
而澳大利亚央行对通胀的看法与加拿大央行截然不同,澳大利亚央行仍然认为通胀压力将依然存在,消费价格指数将在2008年上半年将保持在3%之上,并在11月的例会上加息25个基点,将利率水平提高到11年高点。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澳大利亚的通胀压力同样面临回落的可能,在高利率的压制下,消费和商业信心将会受损,经济也将出现更多的放缓的迹象,这将使澳大利亚央行加息的预期开始消退。
3、 汇率的分歧仍将延续
在与美联储不同的利率预期下,即在美联储减息和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央行的加息预期当中,加元和澳元对美元汇率在2007年的前三个季度中大幅飙升,加元创出历史新高,而澳元则逼近23年高点。但是在加拿大央行的干预和全球风险厌恶情绪的带动下,特别是套利交易在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中的平仓给加元和澳元汇率带来压力。
美元对加元汇率曾在短短的2个月内从1.06跌至0.90附近,加元的大幅升值引起了加拿大央行的不满,并进行口头干预,随后加元汇率出现反转。
澳元在加息预期的支撑下,表现相对较好,但是在金融市场仍不稳定的现实和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中,套利交易的平仓仍然给澳元等高息货币带来下跌的压力。
此外,商品价格,尤其是石油和黄金价格也会给加元和澳元带来影响。在最近油价和金价的走高过程中,加元和澳元汇率受到的支撑却非常有限,并没能借势出现明显上升,而一旦金价和油价开始回落,两者受到的压力将会非常明显。
因此,在2008年中,全球金融市场的状况将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对货币汇率的影响,将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央行利率政策的调整而出现一些根本性的变化。美元将迎来反弹的良好时机,欧洲货币的强势将出现调整,日元汇率的表现将相对好于欧洲货币,商品货币的分化则较为明显,除了与黄金和石油价格保持关联之外,高息的澳元和新西兰元在更大程度上将受到全球风险厌恶情绪的左右,而加元则在利率预期的转变中仍有下跌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