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

www.stuse.com

浙江金融投资论坛
中国金融投资理财网.com

2021/01.12 星期二 13:23

美联储降息——楼市低迷状况很难快速扭转

发布时间:01-30 21:07 | 官网

美联储降息——楼市低迷状况很难快速扭转
   
2008年1月29-30日,又将是美联储举行例会的日子,目前市场普遍预期届时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美联储)将在上周二紧急降息75个基点后再次调降联邦指标利率50个基点,目前FED利率为3.5%。
以下为20家初级交易商对美联储降息幅度的预估值:
 
 交易商             1月30日       3月18日        降息周期结束时        降息周期
                   会议(基点)       会议(基点)     联邦基金利率目标(%)    结束时间
 
 美国银行            降息50        降息25              2.75                3月
 巴克莱资本          降息50        降息50              2.50                3月
 贝尔斯登            降息50        维持不变            3.00                 1月
 法国巴黎银行           *             -                 2.00                  -
 Cantor Fitzgerald   降息50        降息25               -                   -
 花旗集团            降息25          **                2.50                 4月
 Countrywide Fin      降息50        降息25               -                   -
 瑞士信贷            降息50        降息25             2.50                 4月
 大和证券             ***             -                3.00                  6月
 德意志银行          降息50        ****                 -                   -
 德利佳华            降息50        降息50             2.50                  3月
 高盛                降息50        降息25             2.50              2008年中
 汇丰证券            降息50        降息25             2.00              2008年末
 摩根大通            降息50        降息25             2.75                  3月
 雷曼兄弟            降息25        降息25             2.50                  6月
 美林                降息50        降息50             1.00          2009年第一季
 瑞穗证券            降息25        维持不变           3.25                  12月
 摩根士丹利          降息25           -               2.50                    -
 RBS Greenwich       降息50        降息50             2.25                  4月
 瑞银证券            降息50           -               2.25                 第三季
 
 注:*取决于市场情况,可能降息。
    **预计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在2月降至2.75%,3月时降至2.50%。
    ***可能的政策举措取决于市场情况;利率水平预计介于2.50%-3.00%区间。
    ****3月18日的政策决定、联邦基金利率目标水平以及降息周期结束时间均取决于市场情况。
应该承认,上周二的美联储紧急降息效果是正面的,对市场的拉动作用也是积极的,不过,既便经过了美联储本周的再次降息,美国楼市的低迷状况亦很难快速扭转,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疲势必将继续影响今年全年的美国经济增长。
美国政府1月28日公布, 2007年美国独栋新屋销售锐减26%,为有史以来最大降幅,而营建商降低房价的幅度也为1970年以来最大。
2007年12月,美国新屋销售较上月下滑4.7%,年率为60.4万户,为1995年以来最低,2007年11月年率下调后为63.4万户,该数据显示楼市很快好转的希望渺茫,不仅12月房价中值创下纪录单月跌幅未能刺激需求,且消化待售房屋库存所需的时间也变长了。
美国2007年新屋销售总数为77.4万户,为1996年以来最低,当年为75.7万户,而与2005年128.3万户的最高数量相比已剧减了39.6%;美国2007年12月房屋售价中值为21.92万美元,较11月水平下跌10.9%,较上年同期为减少10.4%;然而尽管房价下跌,但待售房屋库存仍不断增加,迫使营建商将营建步伐放缓至低于当前水平的地步,新屋销售数据远低于华尔街的预期,原预计12月新屋销售年率从11月初值的64.7万户降至64万户。对此,瑞士再保险的首席美国分析师Kurt Karl指出:“数据跌幅很大,显然表明楼市在继续恶化,房屋供应在不断增加,但却没有迹象显示有相应的需求。”12月底的待售房屋库存为49.5万户,比11月减少1.4%,因销售放缓的步伐大于库存的放缓,以当前销售速度衡量,还需9.6个月才能消化所有待售新屋库存,高于11月时的9.4个月。
除此之外,据路透/美国密西根大学于2008年1月25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房屋所有者中认为他们的房产将会升值的人数在过去两年半间骤减。2008年1月的调查中,只有29%的房主认为房产会升值,这与2005年8月时的76%形成鲜明对比,而2006年1月和2007年1月时,该比例曾分别为65%和52%;这两年半时间内达47个百分点的降幅中有一半都发生在2007年,而且这种恶化基本都可归于2007年下半年。
据全美不动产协会(NAR)数据显示,在截至2007年11月的12个月中,成屋价格下挫3.3%,美国西部地区的房价更大降7.0%,此外,新屋营建步伐已减速至2006年顶峰期的仅仅一半。有专家表示,在创纪录高位的待售房屋库存回落之前,新屋营建都不会提速,而待售房屋库存若要减少,房价则需要进一步下行。
尽管对于美国居民来说,虽然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FED)出手降息,而政府和国会也打算向经济注入1,500亿美元并准备打出一套包括减税和其他措施在内的组合拳,以避免经济滑入衰退,但房屋止赎还是有可能令很多美国人拥有住房的梦想破灭。
据业内专家分析,上述举措未必能降低200万左右美国人的次优按揭贷款成本,因为按计划他们的贷款利率在未来一年将被大幅调高。对于那些符合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要求的借款人来讲,多亏了美联储近期降息,使他们目前可享受更低的利率;但是很多次贷借款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他们的贷款额比他们房产的现有价值还要高,而房屋价值又不会很快上涨,就更加难对付重新确定利率的困境了。
未来一年,有大约1,650亿美元的优质可调利率抵押贷款的利率将被重定,同时还有规模3,700亿美元的次优级抵押贷款也面临这个问题;随着房价下跌,这些利率重定措施预计会引发一轮止赎狂潮。
与长期公债收益率挂钩的固息贷款利率已经下滑,但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和10年期公债收益率之差却已扩大,非标准(non-conforming)固息抵押贷款与公债间的利差则变得更宽,但是,止赎案增多而引发的信贷收紧,却没能为次优借款人带来更低的利率,因为降息并未改变那些(次优)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更糟的情形是,若经济放缓,消费者丢掉工作,就意味着次优贷款领域之外的止赎案也会增加,而市场目前还未考虑到这一点。
以历史眼光看,规模巨大的美国房屋市场泡沫正在消退,但同时另一个风险又浮出水面——即当前经济增长乏力阶段的持续时期恐怕不止数季,而是数年。虽然最初问题出现在次优贷款领域,但最终房屋市场出现整体下滑,无论地域、价值和借款人类型。现在人们得到的印象是,这一过程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并消耗数万亿美元的资本。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西勒上周在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此次危机规模相当大,可能称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引发长达数年的房价下滑和与之相伴的经济低迷。”西勒的研究显示,美国在1890年至1990年代末期间的房屋价格经过通胀调整后大体持稳,但在1997年至2005年间却骤升了71%,其结果就是银行冲销更多资产,以及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都要经历相当长的脆弱时期,如果他的预测成真,即银行冲减超过1,000亿美元与次优抵押贷款业务有关的资产,导致信贷市场冻结,并将美国经济推入衰退,那就很难想像会有什么结果了。
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的Edward Leamer进行的研究则显示,房屋所有人不愿在价格下跌时卖房,这意味着房市而非股市,不会在短时间的剧烈调整中重新定位,而是会随着销售量的萎缩缓慢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