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

www.stuse.com

浙江金融投资论坛
中国金融投资理财网.com

2021/01.12 星期二 13:23

长三角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加速跑

发布时间:08-20 01:00 | 官网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推动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也是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之一。在上海与长三角金融融合不断加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如何看待这两大战略的新关系?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将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长三角能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哪些便利条件或基础?针对上述问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会长金雪军日前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的采访。

两个国家战略密切吻合

金雪军认为,在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地区间交往、合作已明显增强,许多省市相继提出接轨上海的目标,这不仅对资源配置和拓宽网络有利,还为大都市圈的发展埋下伏笔。众多国际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单一城市的发展在多数情况下都将走向大都市圈。

“依此脉络,如果说长三角的发展更多地突出了都市之间的空间合作,强调地区间形成整体性与互补性,那么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问题更多的是产业提升,即产业结构如何进一步合理化、高度化的问题。”金雪军说。

产业升级通常有两大方向,一是制造业依靠技术进步来提升层次,二是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比重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产业,金融业在两类产业的提升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事实上,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既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也能促进金融业本身做大做强,以此带动中国经济向高度化、纵深化发展。

金雪军说:“长三角处于全国最发达地区,无论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业升级换代的要求,还是现有经济条件和基础以及面对的国际市场等因素来看,长三角的发展战略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具有密切的吻合度和互动性。”

集聚长三角力量共同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将进一步聚集、配置长三角地区的金融资源,通过资源配置进而辐射整个区域,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在金雪军看来,国际金融中心的打造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个城市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另一种是整个都市圈共同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须站在国际前沿,应集聚长三角地区整体力量来共同打造。”

金雪军认为,上海以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地位,在吸引国际市场及广大腹地的金融要素和资源的同时,还将不断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各个经济带,形成互动局面,而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在此过程中也应积极作为。即一方面主动接轨上海,接受、传递上海的辐射,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形成与上海相比既有层次差别、又有互补关系的合理的金融产业分工。

“比如杭州,它相当于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或次金融中心,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杭州可以发展金融电子软件、数据处理等后援产业,同时发挥对接、转换、本土化国际金融产品的桥梁作用。此外,面对浙江充裕的民间资金和发展迅猛的中小企业,杭州在满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上也有很大空间。”

打破壁垒需建统一的协调机制

如今,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已进入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怎样发展服务行业,怎样进行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层次,怎样面向国际市场发展金融投资行业,成为区域共性问题。金雪军认为,各地发展经济对金融要素及资源的迫切需求,以及中国金融管理依然浓厚的行政区域化色彩,客观上形成了长三角地区包括金融一体化在内的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壁垒。

“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仅就金融机构而言,央行在上海和南京就设有两个大区行(浙江属上海区行管辖),再加上人民银行本身按照行政省份实施的行政监管,监管的行政化力量在地区发展中十分突出。”金雪军分析说。

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商品市场,差别还包括地区税收、费用等诸多方面。长三角一体化要消除这些差别,真正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产业承接与梯度,金雪军对此曾设想:能否在金融监管上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的机构,在融资渠道上实现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即同等待遇。在他看来,现在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金融一体化的有益尝试也在不断进行。

金雪军说:“长三角一体化,地区的差异与行政的关系绝对分不开,怎样构建一个统一协调机制,以处理好现有两省一市的行政管理、资源配置的能力,这是当前的关键问题。”

以金融创新破解软环境不足难题

上海及长三角打造国际金融中心,软环境欠佳显得尤为突出,而软环境的打造又以人才问题最为迫切。

金雪军认为,金融行业相对制造业而言,是一种标准化、国际化、技术要求高、人才集聚的行业,它同时也是最具创新性的行业之一,这些都需要大量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中国金融人才匮乏,不仅有诸如教育培养历史短、金融市场发展较慢等原因,还包括个人所得税、户籍制度、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外部环境(制度)制约的问题。

“怎样使人才真正进入事业发展和创新发展相结合的平台,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他强调:“这需要加大对金融创新的支持力度。”

除了需要在吸引人才方面进行创新,金融产品的创新也必不可少。他建议:第一应对传统业务进行提升,经济发展产生出的新领域为金融业传统业务的升级带来巨大空间,这些机会集中在房地产、消费、企业贷款等领域。第二应积极开发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第三应对理财、融资顾问等中间性业务进行创新。第四应在交叉性领域寻找空间,如在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风险投资与信贷担保之间,以交叉性领域的创新推动中国真正意义的混业经营发展。第五应加大资本市场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丰富股票、债券的品种。

“关键在于把金融产品的构成要素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重新配置,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更丰富的金融产品,满足各方面的不同需要。”金雪军说。

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正步入一个越来越面向国际市场、开放的新阶段,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推进单一城市向都市圈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金雪军认为,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上海加速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将对上述重要问题的解决产生实践、示范及推动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