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政府派发消费券拉动“乘数效应”
发布时间:03-06 16:29 | 官网
杭州政府派发消费券拉动“乘数效应”
来源:南都周刊
1月1日,67万杭州市民领到了政府发放的总计1亿元的消费券。17天之后,每个台湾人也收到政府赠送的总面额为3600元新台币的消费券。消费券,成为两地政府共同的治市手段,希望通过消费券的发放,带来数倍于消费总量的增加,而不同的制度与世相,也带来不一样的“乘数效应”。
商家的盛宴
施红梅是杭州百货大楼数源专柜的售货员。这个春节,原本已经计划好跟丈夫孩子去韩国旅游。但她的计划并没有实现。
从大年三十开始的一个星期李,她一个人卖出了56台数源彩电,相当于以往旺季时数源彩电杭州地区的日销售量。
“真是见鬼了”,施红梅用杭州话说,“往年过了除夕就‘吃鸭蛋’(零销售),今年比旺季还旺。”
杭州数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张平这样描述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销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5%左右,许多型号的电视机卖断货。”
“简直像是一场突发事件”。张平说,数源科技第一季度预计增产20%。
让施红梅、张平歇不下来的根源在于,杭州市、区两级财政在春节前面向67万退休职工、低保家庭、困难家庭和中小学生发放1亿元消费券。根据统计,年三十之后的一个星期,通过使用消费券,数源彩电共卖出735台,销售总额82万余元,而直接用现金销售的,只有40多万元。
在杭州市贸易局副局长唐跃的账本里,截至2月11日,杭州市民共花掉了约4900万元消费券,其中93%用在了超市里。这超过了杭州政府原先的设想。
与杭州一样,消费券同样刺激到台湾商家的胃口。
懂得生意经的台湾厂商,早早设计好促销方案招揽消费者,最大手笔的首推两岸均有知名度的“灿坤”。灿坤液晶电视仅消费券发放当天就卖出7000多台,不但赚进30年来最大的单日营业额,也间接救大量库存囤积的液晶面板厂商,称得上是获益最多的单一公司。
台湾航空公司推出限量超低价3600元台币的日本、杭州来回机票,每天限额100名,只在网上销售,但还是让民众抢翻天,“上线一秒钟抢购一空”成为报纸头题,连带刺激了低迷旅游市场。
消费券也拯救了台湾的慈善团体。由于经济危机,慈善团体所募得的资金正大幅下降。“3600元消费券可以买360包尿片,可以支付15位身心障碍者户外适应训练,可以让一位气切病患三个月不断炊。”台湾圣心教养院的博客写上各项明确数字,鼓励捐款,5天内他们募得20万元面额的消费券,正好把去年积欠的货款清偿。
受益不仅是合法生意,就连非法生意也有消费券流通痕迹。台湾警方抓到不少毒虫,拿着刚领到的消费券买毒解瘾,地下赌场消费券也收。
根据统计,台湾首日领券率突破92%,领券首日就拿去花掉的也近半数约400亿元,全民捧场的热度让官员松了一口气,原先估计的效果也从提升GDP0.64个百分点,乐观拉升到约1个百分点。
政府的鼓励
55岁的杭州妇女司根娣很快花掉了一些消费券。她说:“我上一次得到类似的东西还是年轻的时候。”那是在1970年代,当时发券是为了购买定量配给的产品,如肥皂、缝纫机等。司女士手提着一包饺子从家乐福超市中走出来。她说:“以前是为了限制消费。现在,政府希望我们花钱。”
杭州并不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发放消费券的城市,却是到目前为止,发放范围最广,金额最高的城市。
和成都把消费券发放人群定位为城市低收入人群不同,杭州把这个范围扩大到了全体退休人员及在杭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学生。其中学生每人发放100元,其他人员每人发放200元。
“定下这样的发放对象,是希望1亿元消费券能拉动消费,而不仅仅是困难补贴。”杭州市市委书记王国平说,“这次发放消费券,更希望把一分钱花出两分钱,甚至更多的效应”。
相比杭州政府,台湾各地政府来得更大方,想尽办法刺激民众。最先打出议题的不是厂商,而是台中市长胡志强,他从民间半募半买到一间价值千万元的豪宅、,三辆休旅车及杭州来回机票等奖品,高调宣布在台中市花掉消费券的将可参加抽奖,吸引媒体注意。
等到胡志强宣布这项政策,各县市政府才像是猛然惊醒般,纷纷推出各种抽奖措施,要吸引外县市来本地消费。台北县、嘉义县跟进,主打百两黄金的抽奖活动,台北市则把刚抵台的猫熊当成激励法宝,消费满三百就可抽免排队的猫熊参观券。
最奇特的“奖品”要算是澎湖县,推出曾拍过偶像剧“原味的夏天”的无人岛场景当成特别奖,中奖者可当无人岛“岛主”一年,免费使用岛上的各项设施。
更令人羡慕的则是金门,因金门烟酒公司年度盈余缴库,金门县政府搭顺风车“大放送”,主动将消费券加码至10000元台币,虽然羡煞所有人,但因印制消费券的技术问题,最后改成金门依春节、端午、中秋给县民各加发一次3600元的“提酒券”,让金门县民成为这波消费券中最大赢家。
不同的消费券
消费券的概念并不是新鲜事,早在1999年日本就曾经因受泡沫经济影响,为提振景气发过“地域振兴券”,以有15岁以下孩童的家长、超过65岁及特定弱势族群为对象,共3100多万人,每人发放2万日圆,用掉超过6000亿日元的预算。
日本首创的消费券大体保留了美国食品券的基本特征:发放对象主要是老弱病残、穷人及儿童。对于需要社会救助群体发放消费券,具有边际效用最大化的成本优势和社会作用。杭州市发放的消费券则比较类似于日本消费券,但它在发行对象范围上更加宽泛,尤其是比成都市的消费券发行面更广。因为它除了穷人或社会弱势群体外,还包括了所有企业退休职工和全体中小学生。这也表明财政实力雄厚的杭州市政府不怕“摆阔”或“曝富”。
金融海啸来袭后,台湾经济学家马凯就曾向马英九政府提过退税的方案,一度成为国民党力推的政策,后经过一番辩论,确立以“不排富”、“不找零”、“限期消费”、“最大范围适用”等原则发消费券。
台湾消费券首创“普惠制”,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地域,均可领取消费券。使用期限由领取当天至9月30日止,使用范围遍及各种商铺。
台湾地区首创的“普惠制”消费券则完全发生了“质变”,它已不具备“食品券”的任何特征,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平均主义”。事实上,对于富人而言,消费券的边际效用接近零,社会效用是负数。
相反,我国成都市发放的消费券更贴近标准的“食品券”,它主要针对穷人或重点优抚对象发放,这在一定意义上属于“社会救助”或“低保”的延续。因此,它具有保障性食品券的完全意义。
学过经济学“凯恩斯学派”那套扩大公共建设刺激景气理论的人,大多都会同意发券将对景气有正面影响,但全世界唯一一次消费券发放成效如何?日本官方自称有GDP提升0.1%的效果,但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就算真有官方自称的成绩,提振效果仍十分有限,近七成额度通过替代效果转成储蓄,还制造出一大堆的政府预算赤字,更不要说部分地区的消费券印制得太过精美,意外成为收藏品,未能进入消费市场流通。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教授毛寿龙说,消费券主要是象征意义。他说,为了真正推动消费者消费,中国必须提供高质量产品,并提高普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他说:“我们都知道过度消费的后果,信贷危机就是个例子。”
“乘数效应”
数源科技的母公司——西湖电子集团到目前为止,总共收到20万元消费券,拉动了100万元现金消费。也就是说,对于数源科技来说,消费券的作用放大了五倍。这还不包括上游原材料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创造的价值、员工个人收入增加后产生的消费创造的价值等。
但并非所有消费券的作用都能被如此放大。根据杭州市贸易局的统计,家电卖场和商场的拉动放大效应显著,仅苏宁、国美、话机世界三家拉动放大效应5.42倍,而超市回收量虽大,但放大效应却不明显,为1.78倍。
杭州市经委副主任郑荣新说,家电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家电产品的单价普遍比较高,这次参加活动的产品中,没有售价在100元以下的产品。其次,家电行业的产业链很长,一般都有为数众多的上游行业,例如钢铁厂、塑料厂、能源企业、机床厂等,厂家在出售了产品后,必须马上进行采购,才能保持其产品的供应,再生产的时间比较短,对“引导消费,创造消费”所起到的作用相当明显。
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政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消费券的发放,带来数倍于消费总量的增加。直接投入必须带动连动消费,才能达到“乘数效应”。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会长金雪军表示,能否达到这个“乘数效应”,与拿到消费券的人所购买产品的产业链长短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拿消费券去买米,产业链的上游是农民,但是农民在获益后去扩大再生产,,要受到粮食生长时间的限制,短期内很难马上实现。
1月24日至2月5日的11天中,杭州市共回收消费券102.08万张,回收额2041.6万元,带消费券的小票额4207.59万元,平均消费拉动倍数为2.06,也就是说1亿元消费券创造了2亿多的销售总额。“杭州市全年销售额为1658亿元,这2亿元的消费拉动作用可以说微乎其微,是‘零头的零头’。” 唐跃说。
台湾1月18日消费券发放首日有高达91.29%的领取率,不少民众取到消费券后立即使用,带动当地一股消费狂热。有学者评估,消费券效益将带来1300亿元新台币进账。以此计算,发放857亿元新台币消费券,乘数效应逾1.5倍。
消费券越走越远
虽然拉动作用有限,但来自多方面的肯定让杭州决心在消费券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2月9日,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说,成都、杭州等城市前段时间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是在特殊的条件下采取的特殊办法,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
就在姜增伟讲话肯定消费券作用的当天,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表示,消费券还要继续推广,杭州市考虑从市领导的工资、福利中切出10%,以“消费券”的形式发放,接下来还可能会推广到杭州所有的公务员中,比例为5%-10%。
这一说法立即引发了广泛争议,众多网友认为,强制用消费券代替工资福利的发放不合法,而此后杭州市政府再未对此消息做出回应。
在刚刚召开的杭州市两会上,关于消费券的讨论最为激烈,包括宗庆后、牛根生在内的杭州市人大代表都表示应该继续扩大消费券的发放力度,改变发放方式以更好地拉动消费。
而最新消息是,2月17日,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表示,杭州接下来打算发放2亿—4亿元的非公益性消费券,市民可以自愿认购,用消费券享受折扣。
在消费券的道路上,杭州正越行越远。
而台湾和杭州一样,准备发行让失业大学生再回学校的“教育券”政策,也许名称尚有争议,但讨论已轰轰烈烈端上台面,政府发钱的热潮,短时间还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