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

www.stuse.com

浙江金融投资论坛
中国金融投资理财网.com

2021/01.12 星期二 13:23

小荷才露尖尖角 春天脚步会停吗

发布时间:03-16 14:30 | 官网

 

20091月份的数据亮出了一抹春色,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宏观金融数据充分体现了中国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力度。消费和物价表现得相对比较符合预期,PMI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指数体现出经济存在回暖的可能,出口的下降给工业产值增加带来压力,用电量经调整后下降幅度减少,可能意味着工业产值会继续反弹。但是,在全球有效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出口的下降在所难免。随着进口商品价格尤其是能源价格的大幅下降,进口更大幅度的下降和全球出口较中国更大幅度的下降,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的出口还说得过去。不过,春寒料峭,全球金融风暴可能正面临着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全球有效需求仍有可能继续下降,中国的刺激内需加大投资的政策能否见效,能否有效地替代外部需求的巨幅下滑,而中国主动加大外部需求的政策能否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铁幕,在多长时间内才能换回订单,在如今不确定性多过确定性的世界里,多多少少还有些未知数。尽管如此,源于中国巨大而独特的需求潜力,中国经济犹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或许还要几经风雨。但是,春天的脚步会停下来吗?作者认为不会。

一、春节后的春天:一抹春色

(一)消费仍是亮点

据商务部监测,1月份全国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4.5%,其中食品、烟酒、金银珠宝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9%47.2%29.2%。这一业绩表明我国国内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了2008年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国家在去年4季度以来出台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效应初步显现。当然,要保持消费的持续增长,一是要保障居民的就业和收入的持续增长,二是要加大力度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加大财政支出对于中低收入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可以看出,与西方人在金融风暴期间清淡的圣诞节消费相比,中国人的节日消费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庞大的消费潜力与消费仍然是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中的亮点。

不过,作者并不看好家电等产品下乡的活动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消费的问题乃至整个中国消费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因为20%的人拥有80%的储蓄存款。在这样的背景下,核心和关键在于增加农民的补贴和增加农民收入措施。而且,要知道农民真正需要什么,不能盲目和想当然。农民知道应该把钱投入到什么地方去,没有必要限定家电这些消费品,因为他们缺的很可能会是资本品。其实有充分竞争的农村消费市场是相对成熟的(大多数农民可以选择去不同的集镇甚至到县城购买东西),而真正不成熟的是过分垄断导致的生产资料市场。因此,与其推动家电下乡,不如给农民直接发补贴,每人500元,7亿农民3500亿元。同时整顿生产资料市场,增加竞争,则农村消费潜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并且惠及各行各业。在保障农村产品质量的同时,要让企业采取适当的优惠措施和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在农村市场上竞争,保障农村市场的健康性。当前,应理顺农村市场机制,着重解决农村物价远高于城市物价的问题。

(二)PMI非制造业指数回升至扩张趋势

1月份中国非制造业PMI出现扩张趋势。2009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商务活动状况指数为51.0%。这是该指数连续两个月低于50%以下后,又重新站到具有扩张趋势的临界点之上。该指数与上月相比上升2.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1个百分点。1月份,在非制造业PMI指数体系中,除就业指数外,其余指数较上月均有所回升。

从国内需求来看,本月新订单指数为47.7%,与上月相比回升3.7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35.4%,较上月下降10.2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新订单指数均有所上升,指数分别为45.5%53.5%,上升幅度分别为2.79.3个百分点。在消费性服务业中,以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等行业回升较大。表明在拉动内需的政策下,市场需求回暖,节日消费呈现旺销的局面。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物流业新订单指数为46.7%,比上月回升4.5个百分点。生产资料批发贸易,本月新订单指数为33.1%,与上月比上升2.6个百分点。除建筑业由于节日因素新开工项目减少外,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均呈不同程度的回升势头。

从外需情况来看,新出口订单指数本月为43%,与上月相比上升4.6个百分点。从各行业情况来看,邮政业、零售业和电信及其他信息业外需业务上升较快,指数回升至50%以上,主要是节日原因带动了总指数的回升。而仓储业和批发业仍在低位徘徊,排在20个行业中的末位。新出口订单指数表明外部金融和经济环境的恶劣形势仍未见扭转,我国外贸出口仍面临着严峻挑战。

1月份,反映非制造业市场前景的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9%,环比上升1.7个百分点。该指数从2005年有数据以来始终保持在50%以上。最高月份是20074月份,指数为74.9%2008年的最高月份是3月份,指数为72.4%。受外部环境影响,20083月份之后的九个月指数水平持续回调,本月再度出现上升趋势。

(三)PMI制造业指数有一丝亮色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发布1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该指数在1月份比200812月份上升了4.1个百分点,达到45.3。而当月里昂证券公布的PMI由去年12月份的41.2升至42.21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同上月相比,12个指数中,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下降,其余指数均明显上升,升幅多在3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升势尤为明显,升幅超过6个百分点。

不过,中国制造业PMI指数虽然最近两月连续回升,但仍然位于较低水平,除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略高于50%以外,其余各项指数均低于50%,尤其以新出口订单指数为最低,只有33.7%

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烟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加工及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5个行业高于50%,在52.1%-68.9%之间;其余15个行业均低于50%,其中纺织业最低,不足30%

里昂证券(CLSA)公布的2月份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5.1,这是该指数第3个月上升。

(四)不用过于担忧通缩,但要小心通胀

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9个月呈现回落的态势。从生活必需品市场来看,粮食价格基本保持稳定,食用油价格小幅下跌。蔬菜价格受季节和节日因素影响,比去年12月份上升了30%。从环比看,部分生产资料价格较去年4季度呈现了回升的态势。比如钢材、橡胶、焦炭和铁矿石,较去年4季度最低点上涨了7.6%7.9%14%10.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2%,非食品价格下降0.6%;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8%。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812月份上涨0.9%,食品价格上涨3.3%1月及今年前十个月CPI都可能深受物价去年基期较高的影响而体现出通缩,或者上行幅度下降的趋势。

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5.3%。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4%。其中,采掘工业下降13.2%,原料工业下降6.8%,加工工业下降2.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微涨0.1%。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类、燃料动力类、化工原料类和黑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8.4%7.4%6.8%4.7%。但是,PPI的下降与CPI下行的情况有类似之处,是去年价格高企的负滞后影响。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在前8个月涨幅逐渐扩大,形成了一个较高的基数平台,从9月份以后工业品出厂价格开始环比下降,200812月份的平均价格水平已低于20081月份的水平,致使2008年的工业品价格变动对2009年的滞后影响为负,全年大约为负4.3个百分点。其中,2008年对20091月份的滞后影响大约为负1.5个百分点,并且这种负的滞后影响在20098月份以前还将逐月扩大。因此,即使2009年工业品价格不再下降,全年的工业品价格同比涨幅仍然为负,表现为2009年工业品价格同比指数的明显下降。

相较于去年9月以前居高不下的物价,包括食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目前的物价下降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尤其是考虑到去年同期的物价基数过高,目前出现一定时间内的通缩,仍然是可以接受的。从中长期来看,如果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加上国际商品价格的反弹,还是要注意通胀的快速抬头。

(五)房价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布统计数据显示,2009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9%,降幅比12月扩大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

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4%,降幅比12月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0%,降幅比12月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分类型看,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4%,环比下降0.1%。普通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0.4%;高档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0.5%。分地区看,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有42个,同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8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有10个,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4个。下降已成为一种趋势,但除个别城市外,一些房价过高的地方下降幅度还远远不够。

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3%,降幅比12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新建非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2%,涨幅比12月低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分类型看,办公楼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环比下降0.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价格同比持平,环比上涨0.3%

房地产对于国民经济非常重要,但是,建立在房地产泡沫上的国民经济必然充满泡沫,至少会压制居民的其他消费。因此,随着住宅价格的合理下降,居民购买愿望会增加,而其他消费还有可能被激发出来。

二、春天里的寒意

(一)用电量下降可能意味着工业产值增长幅度有限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091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为2476.3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30%;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滑12.88%,其中广东、浙江等东部等工业发达省份的用电量同比下滑两成以上。1月份用电量同比降幅较去年12月份继续扩大,显示工业经济仍在延续去年10月份以来的下滑势头。去年10月份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开始下降,10月份下降3.7%11月份下降8.6%12月份下降8.93%,呈逐月扩大态势。剔除春节因素影响,1月份用电量下降幅度在9.4%左右,环比出现反弹,可能意味着全国工业产值也会有一定幅度的反弹。当然,这还需要看2月份的情况。

(二)外需疲弱导致出口连续下降进而影响到工业产值增长

126日公布的全国港口发展业报告,2009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4996万吨,同比下降5.7%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国际集装箱吞吐量899.13万标准箱,同比下降13.3%

港口货物与集装箱吞吐量月度10年来首次双双负增长,意味着贸易的萎缩。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4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9%。其中出口904.5亿美元,下降17.5%;进口513.4亿美元,下降43.1%。这是我国进出口连续第三个月下降,连续两位数的降幅也是10年来首次。今年1月比去年1月少5个工作日,如果剔除影响,1月份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6.8%,进出口总值和进口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8.2%26.4%

类似地,今年1月比去年12月少6个工作日,剔除影响,1月进出口值、出口值分别比去年12月份增长4.6%10.1%,进口值下降3.8%。与去年12月份相比,今年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速下滑17.9个百分点;出口下滑14.7个百分点;进口下滑21.8个百分点。

与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出现下降趋势。1月,中欧贸易总额279.3亿美元,下降18.7%;中美贸易总额222.5亿美元,下降15.2%;中日贸易总额145亿美元,下降28%。与欧美日贸易额占到我国进出口总值的60%以上。

一般贸易占比上升。2009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732.5亿美元,下降25%,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51.7%,比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当月,加工贸易进出口542亿美元,下降33.8%,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38.2%

在进口商品中,由于铁矿砂、原油及成品油等商品进口均价下降明显,20091月份,我国进口初级产品138.5亿美元,大幅下降50.3%

在出口商品中,由于去年8月份以来,我国先后四次上调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今年1月份部分涉及商品出口有所增长。其中服装出口105.1亿美元,增长5.7%;鞋类产品出口29.1亿美元,增长10.6%;箱包出口11.5亿美元,增长8.3%

全球有效需求的萎缩,将继续给中国的贸易,尤其是出口带来较大的压力,进而影响到工业的复苏。中国主动全球采购行动,有助于全球需求的提振,但要转化为中国的出口订单,恐怕还得需要1-2个季度的时间。

三、春天的脚步不会停:贷款和央行货币政策目标释义

(一)162万亿贷款说明了什么继续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后,中国货币政策再度体现出了其刺激经济的力度。2009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高达1.62万亿元,创下了单月放贷的最高纪录。

具体看,1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3%,增幅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相较其他发达经济体8%左右的贷款增长率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既充分体现了金融体系的健康程度,也体现出了银行对中国经济潜力的信心,还体现了货币政策在危机中的充分有效性。

当月人民币贷款新增量同比多增8141亿元。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贷款增加121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3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0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29亿元。但是,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票据融资在新增贷款中占比高达38.5%,随着银监会监管看贷款是否流入股市,票据融资可能会下降。预计第一季度每个月的贷款应该基本在8000亿元以上,也就是说第一季度银行的贷款可能高达3.2万亿元。此后,可能回落至4000亿元左右的正常水平,全年可能高达6.8万亿元,比去年高1.9万亿元。2008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各季分别为1.33万亿元、1.12万亿元、1.03万亿元和1.43万亿元。应该说,去年9月后的放贷和今年第一季度的大幅度放贷将给中国经济的增长注入必要的活力。

(二)央行货币政策目标说明了什么

2009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9.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增幅比上年末高0.97个百分点。这个数据应该是高于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的全年M2的增长17%左右的目标。相应的货币供给量增长和货币政策目标包含什么样的预期,央行货币政策走向,可以作一个大致的推测。

根据央行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货币政策精神,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将以高于GDP增长和物价上涨之和约3-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全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那么,如果假设今年全年GDP增长率为8%,则央行预期物价将高达5%-6%。反过来,如果预期全年物价为3%,则央行预期全年GDP增长率将高达10%-11%。即使是全年物价高达5%,央行预期的全年GDP增长率将高达8%-9%

这里有两点猜测:一是央行所用的指标体系可能不是十分准确,或者预期物价仍然较高;二是央行可能认为经济增长8%-9%没有问题,甚至在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的有效推动下,增长率还可能会更高。不过,如果假设央行的指标体系是合理的,作者倒是认为17%M2增长率可能定得有些高,或者是物价判断过高。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8%-9%的水平是有可能的。

(三)不要过于担心财政赤字,但要严格财政纪律

财政部216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为6131.61亿元,比去年同月减少1265.03亿元,下降17.1%。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964.82亿元,下降28.4%;地方本级收入3166.79亿元,下降2.7%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为5639.01亿元,同比下降16.7%。其中,国内增值税同比下降2.8%,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13.2%,营业税同比下降2.7%,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24.8%,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1.9%,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降19.1%,关税同比下降19.3%,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95.7%,车辆购置税同比下降21.2%。另外,当月外贸出口退税634.27亿元,同比多退126.75亿元,大幅度增长25%,也导致相应的财政收入减少。

此外,预计今年将有9000亿元的财政赤字,相对于30万亿的GDP总值而言,占比将低于欧盟各国的财政赤字标准3%,也远低于美国高达12%以上的财政赤字。事实上,短期内利用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这是市场经济国家在面临危机时的通常做法。问题不在于是否出现财政赤字,甚至不在于财政赤字的规模,而在于财政赤字能不能投入到恰当的项目或人群,产生恰当的对经济的乘数效应。最终,在经济反弹税收增加的情况下再降低财政赤字。因此,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加强过程监督,加强财政纪律,适当的节省各级政府的开支,诚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