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成中国经济一大不稳定因素
发布时间:08-21 10:19 | 官网
2007年宏观经济年中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报告之四
◆总体策划
范剑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
程培松 上海证券报副总编辑
◆本文执笔
董月鲜
自2000年以来,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从2007年上半年情况来看,房价增势未改。从长期来看,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房价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住房价格的上涨将可能是一个常态。
导致近几年房价快速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第一、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推动了房价的上涨;第二,城市拆迁和投机炒作导致房屋需求过度旺盛;第三,成本是推动房价上涨的内在因素;第四,结构性矛盾未得到根本解决;第五,影响房价上涨还有其他深层次因素。
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第一,房价上涨过快导致居民购房负担过重,抑制了居民的其他消费;第二,房价上涨过快加剧了地区之间和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第三,房价持续过快上涨最终将导致房价下跌,从而直接威胁金融秩序的安全,进而给国民经济带来剧烈震荡;第四,高房价推动下的房地产业粗放式经营,是导致我国能源、资源高消耗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五,房价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第六,房价的过快上涨将带动城市商务成本的提高,降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自2000年以来,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在2004-2006年期间,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9.7、107.6和105.5,其中住宅销售价格的涨幅高于非住宅销售价格的涨幅,已经连续4年超过5%。
从2007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面对不断加强的宏观调控,房价增势未改。今年1-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6%、5.3%、5.9%、5.4%、6.4%和7.1%。其中,近几年房价膨胀较快的地区主要有北京、天津、大连、沈阳、厦门、青岛、深圳、成都等城市,其房价涨幅在很多时候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2004、2005年间房价上涨过猛的部分城市(如上海),自2006年以来房价涨幅有所回落。
五大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升房价上涨
导致近几年房价快速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合理因素,也有国内外资本投机炒作的影响,既有居民住房消费观念的影响,也有监管不力和制度缺失的制约。
第一、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推动了房价的上涨。国外的经验表明,房地产价格的走势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以美国为例,1964-2003年间,美国新建住宅中位数售价增长了9.3倍,其中东北部增长幅度高达12倍;全国范围内存量住宅中位数售价的涨幅达到7.5倍,其中西部地区增长9.2倍。按平均数计算,新建住宅价格增长了近11倍,存量住宅价格增长8倍多。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98年到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84402.3亿元增长到209406.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9.2%;同期我国的城市化率由33.35%提高到43.9%,每年约增加1.3个百分点。从居民购买力来看,199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425.1元增加到11759.5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8.9%;2006年底,我国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高达16.7万亿元,客观上具备了较强的住房消费能力。随着收入增长和储蓄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改善和提高住房条件的要求日益增加。老职工以旧房换新房,小房换大房;新职工则通过按揭、负债的方式购房。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以后,房产归属关系发生了变化,住房成为家庭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压抑的住房需求得到释放。